schele

schele

这是什么? 梦境的呓语和需要被记下的东西

咖啡時間(4)-"唯物主義者與邏輯兼容嗎"

  • 對於科學一詞實際上沒有確切的定義,實際上我們甚至可以認為它就是任何被研究的,且習慣上沒有被證偽的,知識和經驗。是的,放寬來說,中國的風水和西方的神秘學也算科學 所以我們將會在這篇文章中讓它變得更加嚴謹便於討論。

以下針對 [科學] 概念的討論不包括生物,以及部分物理學理論等無法嚴格證明的知識與經驗,實際上的科學包括了這些。

哲學應該是科學的嗎?#

  • 科學,形容詞的那一個,並不是什麼口號或者初高中的考試科目,它是命題的性質,大致如下:
    • 定義明確,當前討論的課題的定義具有合法性
      • 課題中的定義不能是存在依賴循環的,它的定義必須是可解釋的,反例如下:

        "什麼是客觀"-"客觀就是主觀的對立"-"什麼是主觀"-"主觀就是客觀的對立"
        "客觀是指人的意識之外,不依賴人的精神而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

      • 課題中的定義不能是模糊的或者存在歧義 / 矛盾的,它必須自洽,反例及其分析如下:
        • "什麼是客觀"-"客觀就是不依賴人的精神存在的,不依賴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比如自然規律,物理規律"
          • 這裡面存在未明確定義的概念
            • 這裡面的 ' 存在 ' 是存在還是成立?
            • 轉移是指狀態變化還是其他的東西?
            • 不依賴人的精神存在和不依賴人的意志為轉移二者是或關係還是且關係?
            • 人的精神 / 意志具體是什麼?
              • 如果我是一个缸中之脑,全部的一切都是由我自己模拟出来的逼真幻梦,你是我,我是他,你是她,我是一切,那么这样算人的精神吗
          • 這個定義存在缺陷,我們有如下證明:
            • 證明一:
              • 如果一個東西依賴了一個客觀的東西存在,那麼顯然的它是符合客觀的定義的
              • 人的精神按照科學常識來看顯然不依賴人的精神存在
              • 在這裡我們暫且把轉移認為是該對象的某個狀態的變化,那麼顯然的它也 ' 不依賴人的意志為轉移 ' 理由如下:
                • 如果在這裡 ' 轉移 ' 包含了間接影響,那麼人使用工具對物理環境造成影響將使得物質世界不再是客觀的,這違背了 ' 物質世界是客觀的 ' 這一常識
                • 如果在這裡 ' 轉移 ' 不包含間接影響,那麼顯然的人的精神只會被它自己和外界的輸入信息影響,所以嚴格來說 ' 不依賴人的意志為轉移 ' 是成立的
              • 所以人的精神是客觀的,所以所有東西都是客觀的,主觀的東西都是客觀的
            • 證明二:
              • 如果我使得任何的客觀規律和客觀的事實不被我觀測到 (自殺),那麼對我來說客觀的一切都因我的意志改變,它們的存在從成立變成了無法證明,這樣的方法對所有人的精神全部通用,所以客觀的東西都是主觀的
    • 可重複性,當前討論的課題的結論可重複實現,反例如下:

      "只要我再以同樣的方式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時間踏入那個河流的那個地方,那我就可以獲得百毒不侵刀槍不入的身體"

    • 可驗證性,當前討論的課題的結論可被驗證,反例如下:

      "這裡有一個只有我可以看見的活著的紙片人美少女"

    • 遵循邏輯和常識,當前討論的課題含有的邏輯必須是合法的且遵循相關的常識,反例如下:

      "水喝多了就會水中毒,這是可復現且可驗證的,所以我們不能喝水"

  • 如果一個被討論的命題沒有科學的性質,那麼討論它將會變成誰比誰更大聲的吵架,我們默認一個命題應當是科學的,哲學命題也不例外,否則它將沒有被討論的必要

對話 1#

  • "我認為我們在使用 ' 客觀的 ' 這一形容詞時,意思就是 ' 依照事實的 ',所以我認為 ' 客觀 ' 就是事實的意思"
  • "如果我們單純的以字面意思來看它,那麼顯然的它應當是 ' 像客人一樣觀察 ' 之類的意思的引申義,我認為它應該帶有冷靜的,理智的看待的意思... 對了,問題在於新的定義能否解決原來定義帶來的問題,人的精神和意志算是事實嗎?"
  • "我認為是,但是這裡會帶來一個新的問題,事實的定義是什麼?我認為我們應該先檢查事實的真正定義,事實在網絡百科上的解釋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可是事實和事情的區別真的在這個實際發生嗎?我認為這個應當使用更加嚴格的定義去描述"
  • "那 ' 在現實世界中任何被證明成立的事情 ' 如何?人的精神和意志在現實世界作為一種現象的命名顯然是被所有人觀測到的,它是一個事實,就算在以後我們發現它實際上不是那麼一回事,只要是可以被證明的,那麼就沒有問題"
  • "我認為這個應該就是正確答案,但是如果我自殺,一切都不再被我觀測到,一切都無法被我證明,那麼所有的東西都不再是事實,也不再是客觀的....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主觀是什麼?無法被證明成立的事情?"
  • "我覺得對了但是沒有全對,我們通過邏輯推理發現原來的客觀定義是錯的,它被證明不成立... 噢等等,是不成立不是無法被證明成立,那沒問題了"
  • "那我還有一個問題,數學定理算是客觀的嗎?數學定理算不算存在於現實世界?"
  • "那我也有問題了,之前我們不是聽數學家談過哥德爾的本體論去證明神存在的嗎,如果其實替身使者是存在的但是我們因為不知道某些知識無法證明,那替身使者存在這件事究竟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

客觀和主觀是什麼#

  • 實際上畫家在對話中最後的提問明確了主觀和客觀定義的最後一個關鍵點,即我們應該如何去界定主觀和客觀
  • 一般來說,我們會將現實世界作為一個範圍,這個範圍內所有可以被證明成立的命題是事實,即客觀,而不能被證明成立的命題是偏見,在這之上,無法被證明成立與否的命題就是主觀

    實際上我們很少使用客觀,因為它僅僅是事實的同義詞

    • 數學定理是客觀的,畫家吐槽的欠 ta 稿費而且還把 ta 拉黑的甲方是客觀的,編劇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這件事顯然是偏見,大部分的宗教信仰的內容是主觀的,就像你沒有辦法證明 schele 可以在剩下的 20 分鐘內解出數學家給的證明題,雖然 ta 經常失敗
  • 對於不是一般的情況,有多少事實,事實是哪些由我們研究的那個 ' 現實世界 ' 確定,在這裡我們可以更明確的指出這個 ' 現實世界 ' 其實就是當前的語境,語境內的事實都是客觀的,語境之外的東西在語境之內無法被證明,所以是主觀的
    • 但是在這裡我們應當特別的指出,在討論哪些是事實哪些不是的時候,要隨時核對語境是哪一個,對於那些信仰了宗教的人來說,他們的語境不是現實世界,而是 ' 宗教內容為真的現實世界'

對話 2#

  • "嗯... 藝術是主觀的構建,我們可以在事實的基礎上做映射... 主觀切換了語境後就變成了新的事實..."
  • "現在我感覺自己以前聽到的那些所謂的唯物,唯心都是些應該被丟盡垃圾堆的東西了"
  • "那些不都是一些人在看見令自己害怕的不是 ' 科學的 ' 東西之後用來自我安慰或者欺騙的藉口或者拿來開玩笑的梗嗎"

一切都是...#

  • 所有的東西都是什么?如何給所有的東西分類?實際上我們可以隨便分,怎麼分都行
    • 我們可以依照生物學的常識,告訴自己一切都是腦子從外界接受信息或者自己產生的信息,我們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大腦的神經信號,所以一切都是信息;也可以簡單粗暴的把一切分為主觀和客觀的,能證明的都是事實,不能的就是主觀的;或者更簡單的,這個和那個就可以把一切都分成兩類,但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直接宣布我們在問題裡找到了答案,一切就是一切
    • 我們甚至可以在按照身份去分類,即 "xx 是 xx" 然後我們就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因為現在我們可以讓一個東西有同時屬於不同的分類
  • 但是對於那些尋找一切的來源的哲學家們來說,這不是他們想要的答案,他們不光想要將所有東西都分類,而且還要找出所有的東西都從哪裡來
  • 所以我們有了一个經典到了已經過時的問題:"是物質決定了意識還是意識決定了物質",以及其延申的問題 "一切都是物質決定的嗎?"
  • 那麼按照一貫的風格,我們將使用科學的方式去分析這個問題
    • 由於意識 / 精神 / 靈魂是一個語素,再加上目前的對應的科學成果少之又少,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從這個方面去科學的分析它,所以我們從物質的物理定義和物質的哲學定義分析
      •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僅僅知道了大腦的神經信號和精神 / 思維緊密相關,但是其具體的關係是不知道的,也就是說既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反的,甚至可能沒有直接關係,我們也從來不知道是不是復刻了大腦電信號就有相同的思想產生
    • 按照物質的經典物理學和化學定義,物質是指由原子和分子以一定規則組成的具有質量和體積的東西,但是如果考慮到了相對論等非經典物理學,物質大致是指靜止質量不為 0,體積不為 0 的東西,然而結合常識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啼笑皆非的矛盾

      "事實上物理學家們並不在意物質是什麼,他們知道有這個東西,僅僅在意這個東西的性質"

      • 光子壓根就沒有靜止質量和體積,顯而易見的它既不是 ' 物質 ' 也不是 ' 意識 ',對於這個世界運行機制的一部分,物理規律既不是我們熟知的物質也不是意識
        • 就算是使用了 ' 事實 ' 作為物質的定義,將物理規律作為 ' 物質 ',我們也能發現在這裡對一個物理規律討論到底是物質決定物理規律還是精神決定物理規律多少顯得有些不明所以
      • 故,使用物理學的定義去討論物質和精神誰決定誰沒有意義
    • 按照相關哲學資料的 ' 完備的,科學的 ' 定義,物質是 "不依賴人的感知而存在的客觀實在",但是就我們在研究其 ' 客觀 ' 的定義時遇到的相當糟糕的情況,我們便不應該對其有任何的信服,而是應該結合我們的常識和邏輯推理,嚴格地檢查其合法性
      • 我們首先分析物質的定義,但是是分析經過合法性過濾的那個
        • 我們先把那個已經有問題的 "客觀實在" 換成被我們改善客觀概念,即事實,所以物質的定義應該是 "不依賴人的感知而存在的事實"
        • 進一步的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對於其中的 "存在" 定義是模糊的,但是按照當前普遍的認知我們可以得知它指的是 "存在於現實世界" 的存在,那麼這個定義再度被解釋成等價的 "不依賴人的感知而存在的現實世界的事實"
      • 結合我們在分析客觀概念的證明二的思路,在這裡就可以發現這個問題爭論核心實際上就是 "人感知到的世界在不被感知的時候是否是存在的",然而我們已經知道了答案,那既不是存在也不是不存在,而是無法判斷
      • 分析到這裡,我們發現這個誰決定誰的問題在邏輯上無法證明其是真是假,因為這根本沒有辦法去找出任何的證據去證明在自己自殺的時候世界會不會像是被拔掉電源的機器一樣全部消失,在此之上的所有討論全是主觀的甚至是偏見
  • 經過分析我們發現,如果按照物理學的定義去分析這個問題它沒有意義,如果按照哲學自己的定義去分析它定義本身都是有問題的,就算是忽略了定義的問題,我們也只能知道我們現在沒有辦法知道,至少,客觀的說就是不知道,如果你使用邏輯推理的話

對話 3#

  • "誰決定誰一般來說應該是判斷其他某個命題的前提,說到底這個問題單獨拿出來說就很奇怪,這樣單獨的提出來我覺得它還不如 ' 一切都是東西,一切都是一切 ' 有意思"
  • "那些爭論者一般是拿它來否定某些東西的,歷史上就有唯物主義者用這個去否定了先驗道德和宗教的教義,他們認為這些東西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都是假象,人們應該拋棄這些東西"
  • "好了,經典問題,存在的定義是什麼,我的評價是哲學不如物理學,討論這些東西讓我感覺自己在沥青里游泳,今天要不去漢堡王整點薯條?"

附註#

  • 實際上當大眾說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時,僅僅是在保守的拒絕任何形式的神魔鬼怪的存在,他們哪兒有想這麼多呢。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