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ele

schele

这是什么? 梦境的呓语和需要被记下的东西

咖啡时间(5)-“虚无主义”为何不合法

概览#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大众经验上与以下问题等价:
    • 人 / 我的幸福是什么?
    • 最好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 人 / 我应该度过怎样的一生?
    • 什么才是人 / 我最应当追求的?
  • 无论是被询问还是询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话题都是尤为重要的,于是我们将围绕这一话题去分析其相关命题的合法性,这也将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并且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主观和客观,同时为一些仍在迷惘的读者提供逻辑分析。

    但是首先我们必须要指出,我们分析的是绝大多数情况,它肯定是不适用于任何人的。

分析#

提问的动机#

  • 当这个问题被询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询问者单纯的对于 “人生的意义” 这一概念的定义产生了疑问。
      • 如果单纯的询问汉字‘是’是什么,由于它是一个语素,我们只能指出它的用法而不能说出它的定义。同样的,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意义是语素,我们不能说出定义,只能通过使用理解它。所以 “人生的意义” 是只能通过不断的使用才能理解的,或者简单的说,如果没有完整的上下文,我们无法得出它的意思。

        相信有部分读者会将这句话联想成另外一种不断实践找到答案的意思,但是请注意,它并不是。

      • 单纯的把它拿出来,那么显然得到的答案便是 “无法知道”,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列举出它的用法,让人理解。然而在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询问者通常并不是在询问这个问题,而是通过这个问题询问在 Ta 看来的等价表达,即下面的两种情况。
    2. 询问者对 Ta 上下文语境中的行动内容产生了合法性疑问。
      • 在这里,语境已经拥有了意义的上下文,行动规划的内容可以是行动规划或者当前行动,询问者通常会对其中内容的至少一项产生合法性疑问。例如 “这是最好的吗?” 或者 “这是正确的吗?“以及” 你妈的,为什么 “等,此时答案取决于询问意义所指向的问题本身
        • 足够的经验和逻辑推理再加上带有一丝冒险精神的战略就可以得到当前最好的答案。
      •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指出的是,由于人类目前的知识还未完全掌握现实的全部运作规律,面临部分或完全黑盒的我们必然无法得出最好的答案只有当前最好的答案。每一次的决定都会是片面的赌博,除非我们知道了一切,才能得到” 最好 “。
    3. 询问者被可以联想到这个问题的引性所引导,在下一刻询问。
      • 这在远离复杂信息源时较为容易发生,例如:远离电子产品时,如厕时,贤者时间等等。大多数情况下它带来都将是问题的氛围而非问题本身,而带来问题的是问题的氛围,问题出现时则可归纳为上面的两种情况。
  •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 人生的意义 “中的” 意义 “是” 不可言说 “的用法,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真正想要询问的也并不是它,而是它背后的东西,或者说,问题不重要,答案才是重要的,在这里。

答案所具有的性质#

生存,道德,美与艺术#

  •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列举答案来找出一些规律,并以此进行分析。
  • 我们有很多相对大众的普遍回答:比如 “活在当下”,“享受人生 ",“奉献集体”,” 及时行乐 “,“吃苦奋斗 “,“追求真理”,” 追求艺术 “,“去码头整点薯条”,等等。它们都是对行为和规划的概括,或者说是人们所期望的具有某个性质的生活 / 人生。而对于那些更加具体的或少见的答案,如 “我要和你组一辈子乐队”,"我这一生的目标就是脱处",” 我要解放这些可悲的,被重力束缚的灵魂 “等,可以发现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本质上依旧是在追求具体内容中所具有的某个性质 / 引性。
  • 它们,这些引性,可以被适当的用需求层次理论分类,作为动机,并得出普遍性的 “人生意义” 所具有的特点,大众的需求分为三大类:
    1. 生存需求,所有因为人类本能产生的需求,比如生存,食欲,性欲,渴望交际,安心感等;
    2. 道德需求:遵循道德而产生的需求,例如公平,正义,自由,尊严,对他人苦难产生怜悯等;
    3. 艺术需求:对某些令人感受到美(aesthetic)的事情的追求产生的需求,例如爱和归属感,感知上的美。
  • 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无外乎经过分析都可以被归类到这三类需求中,有时候是混合的,有时候是单一的。我们甚至可以给出一个暴论:一个人的答案中艺术需求的占比越大,那么 Ta 的文明程度越高,而反之生存需求的占比越大,那么 Ta 的文明程度越低。那么现在,就我们所讨论的问题而言,我们可以给出答案的性质之一:它肯定可以被归纳到这三个需求内。

虚无和否定#

  • 然而此时有人就要站出来质问了,Ta 会说:“我们都会死,死了之后什么都没了,所以这一切都没有意义,所以人生的意义 / 答案就是没有意义”。

    ” 因为人终有一死,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所以一切都是无意义的,所以你现在无论干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你现在问这个问题也是没有意义的 “,

  • 显然的,简单的批评思路便可以找出它的逻辑缺陷,就像是绝大多数的 “人生哲理” 那样,在缺乏上下文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说 “死之后一切都会变得没有意义” 是真的,更不能说因为前者所以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 make no sense.
    • 这个论点的第一部分” 人终有一死 “,中的‘死’,具体的定义又是如何?也许未来人类会迎来永生,或者死亡之后其实可以知道一切,我们有无数的可能性,而客观的说,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确定的,所以这个论据并不成立于现实中,它在这层语境内不合法。
  •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主观或者启发地给出一些矛盾的答案用以反驳,即所有可以满足 “是超越了死亡的最好的” 答案。例如对家人的,恋人的爱;用无数死亡换得的胜利,公平,正义;就算是死也要知道的宇宙真理等。我们不能说什么都感觉不到了等价于没有意义,除非这对你来说是不可辩驳的真理,更何况我们并不知道死亡之后到底情况如何。
  • 同时客观的说,现在我们有一个空集在这里,现在你看到了这个什么都没有的空集,但是你也知道了这空集的意义,显然的我们不能说这个空集的意义是没有意义,它仅仅是什么都没有,这就是事实。
    • 就算在时间的尽头,物理世界所有的粒子全部衰变,这里只剩下了空集,那些在过去发生的事情也并不一定是毫无意义的。或者说,那些过去的发生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无意义的,更何况是那些正在提问” 最好的是什么样的 “人们。
  • 于是我们可以作出一些暴论,支持这些言论并因此得出人生无意义的人们大概没有动脑子,全凭感觉得出了这些离谱的东西。以及你可以发现,那些具有启发性的人生经验,真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全部适用的,除非它明确了具体的适用条件。
  • 大众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些具有合法性有些没有,然而对于上述提到的 "大家都会死所以什么都没意义" 的论点,如果我们改成” 一切都没有意义 “这句话,那么无疑问的由此什么都没有意义了。而且,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质疑,逻辑就是对的吗?到这时,我们便可以发现” 最好 “/” 人生意义 “/ 答案的另外一个性质,也是最重要的那个,它可能主观的或者客观的

主观和客观#

  • 什么是主观的(subjective)和客观的(objective)?在这里,我们给出客观的解释。

    在这里,语境是承载了所有我们已经思考到的那个东西

    • 如果一个东西 / 概念是客观的,那么它就是已经在语境内的。客观(名词)便是所有已经在语境内的东西。而如果一个东西是主观的,那么它是在语境外的,站在语境内无法判断它。我们可以用故事书作为类比,将它当作一个语境,” 故事书 “,客观的便是故事书里的文字,发生的剧情,而故事书里有的所有东西就是客观。另一方面,读者的自己的理解,故事书衍生出的同人,拿着故事书的人,或者一切超出” 故事书 “这个语境的一切,在 “故事书” 这里都是主观。
    • 一个东西 / 概念是客观或主观取决于当前的语境,在每一次的分析中,它是确定的,并不会改变,而离开了语境去分析客观和主观则没有意义。就像是你看见一个问题假设了数列首项的值,13,和数列的递增规则,然后问题这个数列的第十三项是什么,如果你单纯的把这个数列首项的值 13 单独拿出来,我们不能说它没有意义,但是至少也是毫无用处。
  • 于是我们便可以说,其他人的答案在其他人的语境(世界)下是客观的,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的来说,它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或者说是已经有的还是没有的,得看里面有没有。 我们要自己亲自的理解和发现才能知道那是不是客观的,当你发现了它,你自然便知道了它无论如何都是对的,无可辩驳,直到你发现了新的
    • 例如,对我们 (作者们) 来说,逻辑合法性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必须要遵守的客观事实,是真理,而遵守它就是意义(之一),~~ 最好有时候可以是所有的都是最好,不是吗?~~ 但是对其他的人来说并不一定,那么对这样的其他人来说,那是主观的。同样的事情对于其他答案来说也是如此。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答案的语境是可能会变化的,之前是主观的在这里可能就会变成客观的,当你找到了答案的时候,那个被找到的就” 从主观变成了客观 “,或者说 “它一直都在那里,你现在发现了它”。而同样的,之前是客观的也可能会变成错误的,不成立的。

综合结论#

  • 对答案意义的不断询问最终会回归到答案的语言学问题本身,它并不是持续不断的循环,而当我们询问意义时也并不是因为答案本身失去意义,具体取决于答案所在的语境。
  • 当我们询问人生意义的时候我们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在询问它本身,而是在借着它询问人生的真理,或者最好的生活该有的性质,或者单纯的因为氛围而感叹,或者质疑自己当前行为规划的合法性。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所询问的答案都具有某些确定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性质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答案。
  • 对于他人的答案,我们常说不能在读故事的时候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上帝对剧情指指点点,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眼中的,自己的世界 / 人生,我们也不能把自己放到其他人的故事里,把自己当作故事的主角,我们可以是,但是我们实际不是,是不是得由你自己发现。但是至少我们,作者们,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坚信经验和逻辑推理可以判断自己找到的答案的对错,主观和客观。

最后#

  • 所以当有人向我们询问人生的意义时,考虑到这个话题的复杂性,你可以向 Ta 理智且全面的表述所有的一切,但是如果 Ta 只想知道结论,你可以适当简洁的如此回答:
  • 我不知道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